

竺摩法師
已故大馬高僧,詩書畫家
他在臺灣既能與各名輩過從,所觀名作既多,經常臨摹,不但熟練手筆,抑亦拓展寫畫之境界,擴大構想的胸襟,自然能寫胸中丘壑了。

蕭遙天
已故大馬前輩作家,詩人
少從嶺南趙少昂受業,便力爭上游而不失矩約。更取當世名師名畫而廣播浸潤之,根基深厚,宜其卓然自立,成功豈是是偶然。

潘受
已故南洋大学秘书长
古今画手一炉冶 ,荆浩关仝到大千。

啟功
已故古典文獻學家、书法家
山川雾秀, 画笔留真万里行。如此卧游堪自诧, 风光华夏未曾经。

梁實秋
已故文學家
浩千先生不僅善寫生,其畫路極廣,山水花鳥無一不精。所繪山水,構圖簡單,而格局謹嚴,遠景近景,層次井然。如「夷瓜索瀑布」,「空山飛瀑」,「荒村暮色」等,皆意境深遠,觀其畫乃如置身于其中。其作畫有筆有墨,時而潑墨,不事勾勒,類似西洋水彩, 如「山居」﹑「雨後」等是。「孤蹤」一幅,寥寥數筆,寫出孤鶴高標之至, 允為神來之筆。蓋先生之畫,不枸一格,實冶我國傳統之文人畫與西洋水彩畫于一爐,而又能獨創作風,斯為可貴。

劉太希
已故前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詩人
浩千畫師嶺南派兼西洋畫理,期從客觀出發完成寫實理想,此乃中國畫人之求變,但在西洋有轉而攝取中國畫之特色,從主觀傳寫物象變其形態,以形寫神,或以形寫想。浩千之畫在素描與色調方面功力甚深,近見其部分作品多重寫實,乃落筆鄭重, 毫不苟且,觀察物象,明瞭物象,而後參與主觀意識,以創造其意象中特且美,有時脫形似,用筆少,空白多,綫條古,蒼潤處如雨后春山,神妙處如雲蒸龍變。

余光中
已故詩人
中国的读书人讲究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中国的画家外师造化, 俯仰大千, 更讲究观山水以开拓画境. 在这样的传统下, 浩千的壮游亦颇浩荡,近则南洋各地, 远则欧美与澳洲,甚至孤浮南印度洋的留尼旺岛, 一一皆奔赴腕底召来笔下. 浩千早年的师承,来自岭南画派,但他后来的发展,无论是眼界之广, 画风之变, 已经非岭南所能规范。

王琦
已故前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郑浩千的作品是他艺术思想与创作原则的直接体现,他主张立足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 主张面向世界而不拜到在外人的脚下,主张师法自然而不作自然的奴仆.

劉抗
已故新加坡前輩畫家
袋鼠和企鵝,是他納入水墨畫裡的新品種。用傳統的中國筆墨,把罕見的異國動物,推介給觀衆,据記憶所及,尚屬創舉。且能法度凝練,神形兼顧,實為難得。 這也替中國繪藝打開了一條畫道,證明任何事物都可入畫。綜覽浩千創作的各個層面,儘管旨趣及意識形態朝著多個方面發展,但歸結起來,仍然是浩千本身的風貌。這風貌的基因是:保持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吸攝現代藝術的新思朝,描繪周圍生活的實況,正是他的一方篆刻所標誌的「此生中自有我在」。

余秋雨
文化學者,名作家
郑浩千明白传统书画虽然吞吐万汇, 毕竟还只是一定时空之间的产物, 要让传统画获得现代生命, 首先应该塑造书画家本身的现代生命. 作为旅行者的他并不刻意装扮自己的传统归属, 而是放松地溶入各地, 透彻地体验陌生的文明和自然.

Dr. Daphne Rosenweig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郑浩千能够适当的对现代画家在选择表现方式上, 应用他高度的艺术领悟力,并很巧妙地把他敏锐的感受与延续的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从色彩, 布局和比例的协调及意境来看,他的作品是完美的典型. 显然的他的构思是中国的,但他的画经常借现代国籍画坛所用的美术用品,尤其是西方绘画颜料与韩国画纸.

徐慶平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真正優秀的作品都來自于心靈的感動,浩千先生將心中的詩與畫統一展現在異國風情之中,使我們在看畫時受到詩情的感染,在讀詩時更隨作者進入畫的意境之中,去深切感受自然與想象的魅力。

陳傳席
艺评家, 人民大学教授
郑浩千的画, 已非古人所能规范. 他的诗, 内容和境界, 也非古人所能约束. 修养高了, 心胸开阔了, 书法也随之人画俱老. “三绝诗,书,画”, 今人, 吾独见郑浩千为卓燃一家也.

邵大箴
藝評家、中國中央美院美術評論教授
鄭浩千先生兼學者、詩人、旅遊家與書畫家于一身,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繪事上的成就,實為他的豐富的生活體驗與良好藝術修養的體現。論畫,不外乎是兩個層面,其一是技術與技巧;其二是境界與文化内涵。技術、技巧雖屬手藝範疇,但它是作品境界和文化内涵的載體,也必須予以相當的重視。至於境界和文化意義,那是創作者人格、心胸、學養的自然流露,是繪畫作品的靈魂所在。

何家良
前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院長
浩千兄的畫題材廣泛。這和他足跡天涯不無關係。他周遊列國,走遍世界名山大川,旨在汲取天地之靈氣,注入自己的藝術思維中,以求達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境地。他把各地的美景,風土人情,融會貫通后呈現在畫作中,看他隨心所欲地作畫,不為傳統水墨畫題材所囿,像鴕鳥,袋鼠,樹熊,以及南洋水果等都入了浩千兄的畫中,且都繪得栩栩如生,從中吾人亦可窺見浩千兄繪畫的意趣。元。夏文彥曾說過:“畫中的妙品是:筆墨超絕,傅染得宜,意趣有餘。”用在品評浩千兄的畫一點也不為過。富饒的馬來西亞,孕育出不少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浩千兄更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位。他不但把自己的事業開拓在本土上,更把自己的藝術推廣到國際舞臺上,讓世界藝術版圖上也有大馬的一席。